![]() |
主要用途 | 營養強化劑 |
生產許可證編號 | SC12063701400047 |
CAS | 501-30-4 |
型號 | 食品級 |
包裝規格 | 25*1 |
外觀 | 粉末 |
保質期 | 24個月 |
有效物質含量 | 99% |
主要營養成分 | 曲酸 |
含量 | 99% |
是否進口 | 否 |
有機酸曲酸又稱曲菌酸、鞠酸,是由葡萄糖經曲霉念珠菌在30~32℃下好氧發酵產生的具有的有機酸,分子結構為帶取代基的γ-吡喃酮,在自然界存在的γ-吡喃酮化合物中,的化合物只有曲酸和麥芽酚。1907年Saito由米曲中分離出曲酸結晶。1912年由Yabuta命名并于1924年確定其結構。1953年Arnstela(表面發酵)和1971年北田牧夫(深層發酵)運用同位素追蹤技術證明曲酸是葡萄糖未經碳架斷裂直接氧化、脫水形成的。曲酸存在于曲中,它是人們食用的東西,使用安全。近年來,大量的專利文獻報道曲酸在化妝品中的應用。酪氨酸酶是生成Chemicalbook黑色素的關鍵酶。曲酸能與酪氨酸酶的銅螯合而使之失去活性,這是其美白作用的基礎。和應用試驗結果表明,曲酸對人體皮膚的黑色素生成有較強的,而且安全,無毒,不會引起白斑后遺癥。曲酸與其它制劑(如SOD,胎盤提取物、氨基酸、防曬劑和各類植物提取物等)復配使用效果更好。曲酸主要用于制品、制品、防曬制品、增白洗面奶和美容化妝品。曲酸具有一定的活性。革蘭氏陰性細菌對曲酸鈉的敏感程度大于革蘭氏陽性細菌,而大多數其他物質則相反。曲酸的抑菌作用遠低于其他物質,其活性是抑菌性而非殺菌性。曲酸對酵母、和噬菌體無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