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主要用途 | 營養強化劑 |
生產許可證編號 | SC12063701406037 |
CAS | 見包裝 |
型號 | 食品級 |
包裝規格 | 25*1 |
外觀 | 粉末 |
保質期 | 24個月 |
有效物質含量 | 99% |
主要營養成分 | 抹茶粉 |
含量 | 99% |
是否進口 | 否 |
中國抹茶發展的三個階段:
1、朦朧起源階段,作為藥用材料。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一書中曾經指出:“神農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”,在公元前約2700年,神農氏把茶葉嚼碎吞入腹中,邁出人類吃茶的第一步,被譽為“抹茶鼻祖”。
2、緩慢發展階段,唐朝年間,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(碾茶),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,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。茶經記載:“……始其蒸也,入乎簞,既其熟也,出乎簞。釜涸注于甑中,又以谷木枝三亞者制之,散所蒸牙筍并葉,畏流其膏。”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,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、大文豪蔡襄在《茶錄》中評述抹茶的飲茶方法:把團茶擊成小塊,再碾成細末,篩出茶末,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,注入沸水,泛起湯花品嘗色、香、味,佳者為上。清朝茹敦和在《越言釋》中說,古者茶必有點,其硙茶(抹茶)為撮泡茶,必擇一二佳果點心,謂之點心,謂之點茶。
3、加速上升階段,伴隨茶葉種植、遮蔭技術、育種技術的發展,為抹茶提供了更好的原材料;蒸青設備的進步,又促使抹茶的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;超微粉研磨技術的發展,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,降低了成本。使抹茶這種古代品走向普通大眾。同時,隨著工業化、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,環境和健康問題日益突出,慢對人民群眾的健康威脅日益加重,公眾對營養健康地訴求越來越多,促使抹茶等天然營養健康產品,得到迅猛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