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主要用途 | 甜味劑 |
執行標準 | GB 26404-2011 |
生產許可證編號 | SC12063701400047 |
CAS | 149-32-6 |
型號 | 食品級 |
包裝規格 | 25kg |
有效物質含量 | 99% |
含量 | 99% |
是否進口 | 否 |
赤蘚醇,赤蘚糖醇的生產可分為微生物發酵法和化學合成法2種。
發酵法生產赤蘚糖醇始于20世紀90年代,國際上均采用微生物發酵法大批量生產赤蘚糖醇。生產赤蘚糖醇的碳源有烷烴、單糖和雙糖等,葡萄糖、果糖、甘露糖和蔗糖都是生產赤蘚糖醇的良好碳源,其中D-甘露糖的轉化率,達31.5%。但是由于成本因素,主要以小麥或玉米等淀粉質原料,經酶降解生成葡萄糖,由耐高滲透酵母或其它菌株發酵生產,能生產赤蘚糖醇的有假絲酵母屬、球擬酵母屬、毛孢子菌屬、三角酵母屬、畢赤酵母屬等。赤蘚糖醇發酵法工業化生產流程如下:淀粉→液化→糖化→葡萄糖→生產菌株發酵→過濾→色層分離→凈化→濃縮→結晶→分離→干燥,最后得到赤蘚糖醇,平均收率約50%。研究表明,赤蘚糖醇發酵法受多種因素影響,如滲透壓的改變明顯影響多元醇的生成,無機鹽Mn2+、Cu2+能提高赤蘚糖醇的產率,氧氣、溫度都對其產量有影響,與化學合成法相比,發酵法更具有生產優勢。
化學合成法可由丁烯二醇與過氧化氫反應,然后將其水溶液與活性混合并加入阻化劑氨水,在0.5MPa左右通氫氣,氫化后得赤蘚糖醇產品,但化學法的生產效率低,尚未實現工業化生產。